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弘扬传统医道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医德篇九·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

时间:2024-03-25 17:23 发布人:小编 浏览:

  原文

  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1]。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2]。勿言行善不得善报,以自怨仇。

  注解

  [1]矜伐:骄傲自夸。

  [2]道之所在,其德不孤:“道之所在”,典出于《说苑·谈丛》:“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德由道生,也终将归于道。“其德不孤”,典出于《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有德之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同样的人和他相伴为邻。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道的地方就有德,有德之人不会孤单,不要因为被人误解就心生不平。

  语译

  认识、通达大道与真理,却木讷得如同不能说话一般。即使有巨大的功劳和德行,也不要居功自傲,自我炫耀。美好的养生药物不要离手,良善的话语不要离口,胡思乱想不要放在心上。常常以深入真挚之心、极致之诚,以谦恭敬慎的德性指导自己对待万物。千万不要伪诈地为善,以取悦于他人,应当终身真诚地为善。被别人嫌憎,也不能因此产生恨意。事奉君上尽于礼节,别人认为自己谄媚,应当以道理平复自己的内心。大道所在,所感召的有德之人是不会孤单的。不要说行善得不到善报,而对自己产生仇怨。

  简介

  选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阐释

  本段文字指出医家修身养性时所应遵守的道德原则。

  “养性”的关键和核心是养护人的“德性”。孙思邈提出了“深心至诚,恭敬于物”的主张,说明养性需要直指内心,到达内心最深的层面,以此处为坚实的地基,生起极致之诚。他还主张以谦恭敬慎之德为指导去对待万物。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论语》),礼的精神则在于通过教化使人达到“恭俭庄敬”(《礼记》)。在《大医精诚》中,孙思邈指出“损彼益己,物情同患”“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医者面对生命,必须保持谦恭和敬畏。可见这与“大医精诚”的崇高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医者的修养要求“终身为善”,这种善无疑是真实而诚挚的,是有根底的。孙思邈指出,如此为善不是苦心孤诣的,而是与德为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