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国医大师程莘农有独家选穴经验
时间:2020-10-26 16:45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10岁涉足杏林,16岁拜师研习中医,19岁挂牌悬壶济世,临证7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临证选穴组方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一位半身不遂9年的72岁老翁是如何在程老针下诸症尽消而病痊愈的。
诊治经验
程莘农治疗中风病,比较推崇《针灸大成·中风瘫痪针灸秘诀》引《乾坤生意》的观点:“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足三里、间使七穴,针。中风风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会、耳前发际、肩髎、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七穴,灸。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灸”。
以及《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的原则:“中风不省人事,人中、中冲、合谷。问曰:针之不效,奈何?答曰: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故不效也,前穴未效,复刺后穴,哑门、大敦。半身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问曰:此症针后再发,何也?答曰:针不知分寸,补泻不明,不分虚实,其症再发,再针前穴,复刺后穴,肩井、上廉、委中”。
▶中风在脑,必用百会
程莘农主张“一窍开百窍开”,窍闭不开选百会。百会,又名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和督脉之会’,升清举陷,醒脑开窍,为临床治疗督脉为病、神志病等的常用穴位,且刺法宜轻浅,即所谓“一窍开百窍法”。
中风病的病位在脑,更应重视百会穴的应用,《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为髓液聚集之处,称为髓海,其为气血出入的重要穴位。上在百会穴,下在风府穴,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气血阻滞而逆乱,出现的头脑疾患都可取本穴治。
▶倡用四关,调理气血
程莘农认为,中风病机是气血逆乱于脑,调理气血最为重要。《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据此,程莘农提出了中风病的“通调四关法”。四关本意是肘、膝关节,即两合谷,两太冲穴。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合谷为治疗头面部要穴,善治头痛、眩晕、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发热、恶寒、隐疹、齿痛、鼻渊等症。
太冲为肝经原穴,肝藏血,可调理全身血量,有平肝降逆之效,故可治疗上实下虚之中内忧外患病。二穴合用可调理全身气血。
▶善用对穴,调整阴阳
中风半身不遂常见足内翻、足外翻、上肢拘急或弛缓。总为经气不通,阴阳失衡。程莘农喜用对穴,上肢内关、外关,曲池、少海,中府、肩贞。下肢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阳交、三阴交,申脉、照海。
正如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针灸大成·标幽赋》曰:“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对穴为一阴经一阳经穴,善调阴阳。
▶辨证取穴,风火痰瘀虚,重风痰阻络
程莘农认为,由于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临床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型”明显增多,而且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配穴组方强调化痰通络,重视百会、神庭、风池、丰隆、公孙、内关、中脘、列缺的通络化痰作用。
▶常用处方
初起多阳经取穴,阳主动,意在恢复肢体功能。后期治疗取配阴经腧穴,协调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多以百会、神庭、风池、丰隆、公孙、内关、中脘、列缺为主穴。
如中风急症昏迷不醒,常取人中、内关、极泉、足三里、三阴交,益阴扶阳,醒脑开窍。
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泪出,极泉刺法至肢体活动效佳;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初起治疗取阳经六穴,上肢为肩髃、曲池、合谷,下肢为环跳、阳陵泉、太冲;
面瘫用颊车、地仓;失语用通里;癃闭用中极;口眼歪斜(面神经炎)取睛明、四白、地仓、颊车。睛明刺法沿眼眶边缘直入0.8~1.5寸,忌捻转提插,地仓刺法透向颊车;心开窍于舌,舌强失语,取廉泉、哑门及心经络穴通里。
▶辨证按症加减
根据病因病机加减变化如下:肝风,取风池、风府、风市、翳风、风门;痰,取丰隆;瘀,取膈俞、血海、三阴交;火,取行间、侠溪;虚,取足三里、关元、太溪、肾俞。
另外,根据主要症状随症加减:如卒中后遗症弛缓性软瘫属虚证者,先取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合谷以振奋阳气,疏通经络;
伴有上肢下垂,瘈疭无力,不能上举,加天宗、肩髎、臑俞;下肢软弱无力,手足无力,加后溪、申脉;有足内翻或足外翻者,加照海、申脉,但足内翻者常泻照海、补申脉,外翻者泻申脉、补照海。
治验举例
马某,男,72岁。
主诉:右侧半身不遂9年。
病史和表现:患者右侧半身不遂9年,病初曾于北京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虽多方医治但罔效。现患肢屈伸不利,指趾麻木,手握力差,步履艰难,沉重如坠,面赤眩晕,两目昏花,少寐,恶心纳减,舌质红少苔中有裂纹,脉象沉细弦尺弱。
诊断:卒中后遗症(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息风。
取穴:
三才配穴:天才配百会,人才配中脘,地才配三阴交。
局部辨证取穴:头部取风池、太阳、四白;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三阴交、太溪、太冲。
对穴取穴:外关、内关。
针刺方法:百会,逆经平刺(0.3~0.5寸);太阳、四白,斜刺(0.3~0.5寸);足三里、悬钟、三阴交、太溪、太冲,三才针法直刺人才(0.5~1寸),捻转小半圆周,提插0.15cm,飞旋补法;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三才针法直刺地才(0.8~1.2寸),捻转一圆周,提插1.5cm,飞旋泻法;环跳,三才针法直刺地才(2~2.5寸),捻转一圆周,提插2cm,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结果:治疗6次(1个疗程),右侧肢体沉重感大减,活动较前灵活,眩晕恶心亦见好转,效不易方,随症加减,连续治疗4个疗程,患侧肢体已活动自如,诸症尽消而病痊愈。
分析:患者年逾七旬,肝肾阴血已虚,水不涵木,风自内生遂成上述诸症。百会、风池开窍息风;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太冲滋补肝肾,培益气血,平肝息风;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太阳、四白、内关系兼症选穴。
程莘农治疗卒中后遗症日久不愈,采用通调周身经脉,阴经阳经腧穴并取的方法,旨在畅达经络血气,协调阴阳。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