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言堂】莫让“李鬼”坏了“李逵”的名
时间:2018-10-29 10:36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前几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陕西西安一位78岁的夏大爷患有腰椎粘连影响了走路。最近他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本名为“长寿密码”的小册子。小册子中详细介绍了一位名叫刘博龄的“国医大师”可以治疗骨病。夏大爷照着联系电话打过去,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大师”。没说几句,“大师”就告诉夏大爷他的病情很严重,需要买药治疗,一个疗程7980元,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大师”主动把药价降到3980元。大爷不敢耽误,赶紧买了一个疗程。收到快递后发现这种药是连名字、成分、生产厂家都没有的“三无”产品,但他还是坚持服用。结果原先只是左腿疼,现在右腿也疼了。夏大爷再次拨通对方电话,对方却说要不是因为吃了这药,夏大爷早就瘫在床上了,夏大爷应该感谢他们。
其实,夏大爷这是遇上了骗子。只要稍微留心查询一下就知道,国医大师当中确有一位擅长骨科的刘柏龄教授,但人却不在北京,而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字之差,“李逵”变成了“李鬼”。
夏大爷的故事并非个例,这种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很多人中医药基本知识缺失,甄别信息真伪能力有待提高。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个性化诊疗,从电话中得到的信息并不足以让一个中医大夫做出完整而确切的诊断。即使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也依然非常看重首诊应当面诊疗。更何况中医诊病一般药费不会如此高昂。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查询大夫资质。而一些骗子能打着“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旗号行骗得逞,也反映出对中医名家宣传不够,缺少整合中医名家本人信息及坐诊信息的权威查询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供群众查询。
众所周知,中医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成为许多人防治疾病的不二之选。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尤其是优质中医药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国家表彰三届90名国医大师、100名全国名中医,就是要为这些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树立品牌,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同时号召中医从业者向名家学习,扩大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品牌被他人冒用,变成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工具,那损害的将不仅仅是这些被表彰的名医大家的声誉,同时也损害了公众对中医的信任,损害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莫让“李鬼”坏了“李逵”的名,这就要求我们要建好中医药知识科普这堵“防火墙”。然而,建筑这堵“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人耐心、不懈地努力,需要更多的中医药界的专家、医生积极投身这一事业,不仅要在日常诊疗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权威知识,还要在工作之余在社区、媒体上答疑解惑。同时,对于相关的中医药知识,需要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更灵活多元的沟通手段,帮助公众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全面提升公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