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聚焦海外中医师:不遗余力传播中医文化
时间:2022-07-21 10:57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多年来,伴随华侨华人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医药走出国门、跨洋越海,造福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该组织已有103个成员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疗效,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世界不同国家从事中医诊疗的中医师,听他们细述自己在海外用中医诊疗的故事,畅谈中医药在住在国发展的现状,共话中医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前景。
辛勤耕耘 收获忠实拥趸
被问及今年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吴滨江欣慰地说:“今年3月,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界联合多方力量,成功阻止安大略省议会通过2022年第88号法案劳工法第五项中涉及的《废除中医法》。在这场守护安大略省中医法的‘保卫战’中,很多加拿大当地的‘洋中医’和接受过中医诊疗的病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洋中医’和病患都是中医的‘铁杆粉丝’,积极为中医发展奔走呼喊。”
让吴滨江引以为傲的是,建院20多年,安大略中医学院为当地培养出数百名“洋中医”,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中医教育机构。吴滨江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满足加拿大不同族裔中医‘粉丝’的需要,安大略中医学院在网上免费开设了‘中医云讲堂’,已分别进行了总计60次的中文和英文的‘趣味中医’和‘趣味针灸’讲座。今年1月开始,安大略中医学院制作‘中医加拿大’多语种系列短视频,系统介绍中医在加拿大的发展,每月底推出中英文的音视频,还包括法语、德语、韩语和匈牙利语的字幕翻译视频。”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开设仅3年时间,针灸课就成为全校排名前15的热门课程之一。“校园里掀起了一股‘针灸风’,学生们学习针灸的热情很高。”据该校针灸老师、博士生导师胡紫景介绍,约翰内斯堡大学是南非目前唯一一所提供针灸本科、研究生及博士学位的高校。在2020年首次开课前,超过1000名学生选修针灸相关专业,最终只录取了45人。2022年,录取名额扩充至58人,但超过7000人提出申请,竞争愈发激烈。
在瑞士苏黎世繁华的班霍夫大街旁,“马氏汉医诊所”一开门,预约的患者就陆续登门问诊。该诊所负责人马斌介绍,就诊的病患90%左右是瑞士本地人。瑞士对于包括中医在内的替代疗法、顺势疗法接受程度都比较高,结合医学在此相当盛行。瑞士是最早为中医立法的发达国家之一,总体来讲,这里的法律比较健全,中医发展比较健康。仅苏黎世一个城市,就有200多家中医诊所。
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卢迪亚纳市,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被当地人视为中印友好的象征。针灸正式传入印度的半个多世纪里,这家医院从无人问津的小诊所,一步步发展为一家拥有超过200名医生、39张针灸床位的正规医院,每年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近2000名。得益于柯棣华针灸慈善医院的影响力,印度政府在2003年通过行政命令承认针灸为医疗方法。2019年,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正式颁布法令,承认针灸为独立的疗法系统。
守正创新 打破文化隔阂
谈及中医在海外能获得认可的主要原因,接受本报采访的海外中医师一致认为是疗效。
瑞典斯德哥尔摩有一家北京同仁堂门店。几乎每天,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病患慕名而来,接受中医诊疗。“在欧美国家,民众患病后,会先找家庭医生进行医疗保险给付的西医诊疗,西医看不好才转来试中医。所以,到中医诊所的病患多为疑难杂症。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患者接受和信任中医的主要原因。”该诊所中医师王泽丰表示,针灸、拔罐、推拿和饮片等诊疗手段,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相对少很多。
“在南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可直接注册为针灸医师。近几年,学习针灸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医及针灸医师日益‘职业化’,既能增加就业,又能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胡紫景说,非洲很多地方都面临着缺医少药、医疗费用昂贵的诊疗困境,中医药和针灸凭借“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为当地民众提供了诊疗新选择。
中医能在海外“落地生根”,得益于一些国家开放包容的政策。
“瑞士开办了十几所中医学校,培养了大量本土中医师。这些本土中医师被称为‘欧洲传统中医’。当地西医医生对中医也很有热情,使用针灸的医生越来越多,因为西医医生的针灸治疗被纳入基础医疗保险,可以全额支付。”马斌介绍,2017年5月1日,瑞士联邦政府决定将中医药、顺势疗法等四种补充替代疗法,与学院派医学(即西医)同等对待,继续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偿付政策,前提是执行中医疗法的医师必须经过专业认证。目前瑞士的中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备西医资质后学中医,另一类是各种非西医的中医治疗师。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开展的中医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后者获得认证后进行的中医治疗则由附加商业保险支付。
为了让更多当地民众接受中医,海外中医师采取各种方法介绍中医理念和文化,努力打破文化隔阂。
“人体经络就像高速公路,穴位是纵横交错的交汇点,行驶的汽车则代表气血。如果发生拥堵,等待的车辆停滞不前,就会造成交通运行不畅,人体也是如此。”课堂上,胡紫景借助当地的城市地图,向学生们讲解经络诊察的奥秘。
美国加州中医针灸师联合公会会长包克新在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学、中医心理学及神经行为科学领域拥有46年的临床、教学与科研经验,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对中医立法。“临床诊疗可以让患者直观感受中医疗效,科研工作可以促进中医现代化并让医学同行了解中医研究的最新进展,推动立法可以为中医在美国实现更大发展消除障碍。”包克新说。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学懂弄通,绝非一日之功。因此,中医师须久久为功,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
欧洲中医校友联合会第三届学术大会暨学术年会大会议程、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海外中医师承可行性研讨会……遇到关于中医的重要学术研讨会,马斌一定会抽时间参加,“听听各国中医同行的经验分享,每次都受益匪浅”。
最近,吴滨江又在为促进海内外中医界交流前后奔忙:参与撰写由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组织策划的《海外中医诊治新冠长期病症经验荟萃》一书;筹备今年8月底主办的第九届“2022加拿大中医针灸继续教育学术大会”;计划在今年秋季举办的“高级中医师课程”和“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专题讲座中,特邀国内顶级中医专家学者组成30人讲师团……
发扬光大 惠及更多民众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世卫组织成员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倍感振奋!”吴滨江说,这不仅是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也是助推中医进一步走向世界的一大利好。新冠肺炎后遗病症因个体差异不同,表现症状各异,中医可在临床上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采用中药与针灸并用的联合治疗方法。
中医在海外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的瓶颈依然不少。
“美国对中医的立法尚不完善且欠缺合理性,这是中医在当地发展的最大阻碍。中医在美国还属于替代医学的范畴,也不在联邦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针灸师在美国大多数州也不是法律上承认的医生。很多中药在美国被禁用。如何通过立法和教育使针灸师成为医生、中医成为正统医学、中药成为合法药物,是美国中医师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包克新说。
“目前,在南非合法注册的中医及针灸医师一共有216人,其中针灸医师约50人。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高水平中医、针灸专家较少,师资力量短缺也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高水平科研工作难以展开。”但胡紫景对中医发展依然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针灸热”日趋升温和海外中医立法不断完善,中医一定能为海外民众提供更多健康选择。
“在瑞典,中医的从业环境比较宽松,但也导致中医师素质参差不齐。当地从事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但阅读中医典籍的能力有待提升。中医典籍的翻译工作也有待补充完善。而不少华人中医师又面临当地语言的障碍。”王泽丰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海外华人中医师要不断加强技能和理论学习,用精湛的医术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擦亮中医招牌。”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因为中医的技术背景包含在独具东方特色的认识论中,在西方现代科学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难以向非中国受众正确解释和传达中医药的核心特征,这成为在海外难以推广中医的症结。”吴滨江认为,中医应与时俱进,致力于与住在国独特的文化环境相融合。简而言之,中医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并直接可学。此外,中医还应建立一套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标准体系,以此消除西方社会的中医学神秘主义论调。同时,中医药在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