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昌宁县中医医院旧貌展新颜
时间:2022-09-30 14:57 发布人:小编 浏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春华秋实,十年一剑;昌宁中医,已然蜕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昌宁县中医医院跨越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面临医改持续深化之挑战前所未有,中医药事业发展之机遇前所未有,疫情防控之压力前所未有,各项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医院在危机中谋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披荆斩棘,内强为民服务本领,外树卫生健康形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一、党群工作蓬勃发展
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完善了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明显。一是党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8月院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19年5月党总支升格为党委,2021年末有党员69人,较2012年末33人增长109.10%。二是党建带团建成效明显。2019年8月成立了团支部,选举出第一届团支部委员5人,支部书记、副书记各1人。2021年末有团员117人。三是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水平。开展职工体检,看望慰问住院职工,组织文体活动,凝聚职工发展合力。每年精心筹备、高质量举办职代会,2021年召开的五届三次职代会共有正式代表55人,较2012年三届四次职代会正式代表27人增长103.70%。10年来收集职工意见建议立案177条,全部或部分解决163条,占提案的92.09%。四是积极创建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示范点。2019年度荣获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荣誉称号,同年5月,针灸推拿科荣获共青团昌宁县委“青年文明号”称号,2021年党支部全部规范化达标,院党委被中共昌宁县委表彰为2020-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集聚发展势能,解决用房紧张、设备老化、床位不足问题。
一是完成了医院现址(田园镇昌漭公路与环城北路交会处东南侧)整体迁建项目。该项目2012年列入政府投资计划,2013年2月开工建设,2015年5月通过工程质量验收,6月投入使用,2016年3月荣获国家“十二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建筑。总投资近7000万元,占地面积28501㎡,较右甸北路27号医院旧址2664㎡增长969.86%;建筑面积19394.07㎡,较旧址4260㎡增长355.26%。二是2018年医院申报二期住院楼建设项目列入市、县发改投资项目计划。该项目2021年11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届时,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将增加到5万平方米。三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投资671.43万元,改造提升了外科、针灸推拿科、体检科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增设床位,满足发展需求。2021年末编制床位550张,较2012年末150张增长266.67%;实际开放床位260张,较2012年末70张增长271.43%。五是配备尖端设备。2012年以来投资近3000万元,采购医疗设备290台件,其中采购西门子64排128层CT、飞利浦EPIQ5超声诊断仪等8台件单价在40万元以上的高精医疗设备。2021年末医院固定资产11134万元,较2012年末1159万元增长860.66%。
(二)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1年末人员编制123人,较2012年末113人增长8.85%;实有职工309人,较2012年末152人增长103.29%,其中在岗在编职工120人,较2012年末87人增长37.93%;合同制职工189人,较2012年末58人增长225.86%。卫生技术人员高级职称27人,较2012年末10人增长170%;中级职称49人,较2012年末23人增长113.04%。十年来引进人才157人,派出职工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126人次,急诊、重症、口腔、康复、肿瘤、儿科、新生儿科等紧缺人才得以发展。2014年11月王崇坚同志荣获“云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12月茶向君同志被评选为“云南省第四届优秀青年中医”,2021年7月,李琼珍同志被评选为“云南最美科技工作者”。
职工荣誉证书
三、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为着力点,力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一是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科室设置。2021年末,医院共有39个职能、临床、医技辅助科室,较2012年末20个增长95%。2015年成立信息科,2016年成立口腔科、治未病科;2017年成立急诊科、外科;2018年开设预防接种门诊、预检分诊工作站,成立陈林兴、王云川名中医工作室;2019年成立了医学装备科、科教科、医保办公室3个职能科室,针灸理疗特色治疗区、中医健康产品研发拓展部、王崇坚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临床、辅助科室;2020年成立重症医学科;2021年分别在内科、妇产科、针推科成立儿科、新生儿科、康复科疾病组。二是不断突破“高精尖”技术,积极拓展新业务。10年来,骨伤一科开展了椎间孔镜微创术,骨伤二科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妇产科与外科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实现了全部临床手术科室均能开展微创手术;儿科、新生儿科、老年病科常见病、危急重症疾病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收住病人呈上升趋势,保障了“一老一小”医疗服务供给;所有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上岗前全部经过涵盖多学科理论和技能的急诊急救培训,切实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三是持续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10月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2017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考核验收;2019年1月通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二级中医医院复审;2020年10月,通过了云南省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2021年通过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十年来医院建成了骨伤科、针推科两个省级重点专科,妇产科、老年病科两个市级重点专科。四是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先后申报成为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教学医院。2019年11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市级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五是诊疗服务人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门诊量140891人次,较2012年末70994增长98.45%;住院量7969人次,较2012年末2960增长169.22%;手术1393台次,较2012年末788台次增长76.78%;2021年末业务收入5404.55万元,较2012年末1941.55万元增长178.36%。
四、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步伐加快
切实发挥中医医院“龙头”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医红利”惠及全县人民。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义诊、中医健康讲座、“弘扬中医药文化暨膏方节系列活动”,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增强群众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推广适宜技术。设置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实现了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人掌握6项中医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一人掌握4项中医适宜技术的目标。三是研发制作院内特色制剂。收集、整理、总结院内专家验方和县域内民族民间验方,将其研制创新为膏剂、散剂等院内特色健康产品,带动专科专病发展。2021年末共制作41个院内健康产品。四是注重传承。增设茶向君、李灿文、刘建华等院内中医专家工作室,搭建了中医学术传承平台。
五、公立医院综合 改革纵深推进
破除以药补医新机制,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价格,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服务项目价格。按照“两个允许”,落实人事薪酬分配改革工作,建立完善符合医院特点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2021年末职工年平均工资108481.88元,较2012年末42107.85元增长157.63%,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主动性。积极发挥医院公益性质,着眼细节改善群众就医感受,2021年末,患者、职工综合满意度达94.60%。
六、疫情防控成果 持续巩固
扛牢主体责任,完善疫情防控预案及方案,落实领导班子分片包干13社区卫生所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兜住“零感染、零病例、零输入”疫情防控和院感底线。依托省级项目支持,投入资金170.3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446平方米的发热门诊、核酸采样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改造工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1:1单样检测达2600人份,1:10混样检测达26000人份。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底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4347剂次。守望相助,派出10批次累计26人次医务人员驰援瑞丽、腾冲疫情防控工作。
过去皆为序章,展望新征程,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凝心聚力、大步向前,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全民健康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